2013-09-10來源:互聯網瀏覽量:
“賣場過剩論”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接連出現。從兩年前井噴式增量到去年群雄逐鹿山城,再到今年隨家居市場整體縮量競爭加劇,家居賣場在一二線城市的擴張步伐放緩,轉而進入業界公認的調整期,即洗牌階段。
【建材網】“賣場過剩論”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接連出現。從兩年前井噴式增量到去年群雄逐鹿山城,再到今年隨家居市場整體縮量競爭加劇,家居賣場在一二線城市的擴張步伐放緩,轉而進入業界公認的調整期,即洗牌階段。
縱觀全國家居賣場,仍處于擴張態勢之中,大賣場進駐二三線城市的消息時有耳聞。大賣場的擴張一方面意味著全國市場仍有較大利益空間,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家居賣場也處在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優勝劣汰當中。渠道為王,是很多木門企業秉承的信念,那么面對家居賣場業錯綜復雜的形勢,木門企業又應當如何把握?
家居賣場仍是銷售主渠道
2006年至2010年是全國家居賣場飛躍發展的時期。據測算,國內家居賣場總零售面積的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18%,至2010年達到近600萬平方米。縱觀整個賣場渠道的銷售規模,則由2006年的接近1600億元,快速增長到2010年的約4 800億元,并將在2015年超過1.5萬億元。隨著國內各種商業業態得到飛速發展,家居大賣場如雨后春筍般迅速開遍神州大地,并成為家具銷售的主要渠道。
為什么大賣場能夠快速地搶占家居市場,并迅速發展起來呢?除了宏觀經濟發展之外,與其自身的優勢密不可分。木門企業要提升業績,經銷商的直營店固然是一方面,賣場的選擇進駐也同樣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