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4來源:招商平臺瀏覽量:
做企業要懂得小就是大、少就是多的“悖論”。中國企業大多信奉“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但歐美企業則堅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然后精心地去呵護”。
【建材網】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謝《中外管理》為我提供寶貴的機會,與各位分享我的故事和感悟。
我來自美麗的冰城哈爾濱,所代表的不是大公司,是一家專注木窗16年,名字叫森鷹的企業。
16年的風風雨雨很多,由于時間關系,我這里只分享兩段故事和三點感悟。
靠前段故事始于1988年,是我做加法的十年。
1988年,我碩士畢業于哈工大管理學院,未經分配就被“全民經商”的浪潮卷入商海。當時,我屬于典型的“四無”創業者:無資金、無技術、無經驗、無背景,有的只是八個字:“百折不撓,愈挫愈奮”。
1991年,我終于創辦起一家電子散熱器工廠,取名亞泰。當時的中國尚處短缺經濟,到處是機會。工廠雖小,竟獲利頗豐,賺取了我人生的靠前桶金。
多元化集團化是那個時期中國企業家們共同的夢,我也不例外。從電子工廠起步,一發而不可收:做過給水,安過空調,干過裝修,修過路橋,涉獵過外貿,開發過房地產,還賣過汽車,較多的時候同時擁有十幾間公司。
然而,擺脫了貧窮的我,卻陷入了深深的無奈和痛苦之中。
我就好比蜘蛛俠,十個手指要按十幾個跳蚤,每天分配給各公司的時間平均不足兩小時;白天不斷變換思維、絞盡腦汁研究不同行業的不同問題,浮于表面難以深刻;夜間還要靠喝酒搞營銷、拉關系做生意,半夜三更到家是常態。結果身體多項指標出現警示信號,醫生說我30歲的年齡胸懷60歲的心臟。
我身心疲憊,實在厭倦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生活方式。內心開始涌動一個夢想:
做一個好產品,樹一個好品牌。
于是,第二段故事開始了。那是森鷹的十六年,也是我不斷做減法的16年。
1998年,一次歐洲旅行,我偶然間看到德國的木窗竟制作得那樣精美;一見鐘情,沒經過什么論證便決意拿回中國生產。從此,中國有了森鷹,有了木窗業。
1999年,我把其它公司都交給總經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木窗制造。森鷹從起步起,即確立“三不”原則:“不做鋁窗,不做塑窗、不做門”,專做木窗。這是森鷹早期的聚焦戰略。
1999~2003的五年間,我帶領團隊走遍歐洲和北美,遍訪天下做木窗者。從德式木窗起步,相繼引進了意式、美式、澳式等各類風格的產品。當時的想法是,森鷹只做木窗已經夠專了,我們要把森鷹做成世界木窗博物館,推出各樣的木窗去滿足各樣的需求。
貪多求全就像魔鬼一樣,再一次誤導了我的心。
其實,德式、意式、美式、澳式,雖同為木窗,但其結構、用材、設備、工藝都不同。由于產品線太寬,造成技術不精、物流混亂、配套不足、交貨不準、成本高、工人不熟練、質量波動大等諸多問題。盡管我們天天開會日日研討,國內國外考察調研,仍然是無一真正精通。
另外,不單是多產品的工廠難于管理,多項目的現場則更加艱難。當時我們在全國各地的項目同時會有上百個,收尾的、正執行的、還有剛開始的。我意識到:單憑一間公司、一個老板,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同時做好工廠和現場,更談不上做出規模。
一直到2003年,在投資了兩個億,苦心經營了五年后,森鷹的銷售才勉強達到七千萬。不但是森鷹,當時整個中國的窗產業也沒有一家10億規模以上的企業,全國三萬多家窗廠清一色的都是小微企業,與中國龐大的房地產業極不相稱。這似乎成了行業定律。
起初的美好憧憬非但沒有實現,反而心力憔悴甚至失去盼望,我終于不堪忍受,于是把森鷹交給一位空降總經理,自己跑去做了三年國企并購。結果并購國企獲利頗豐,森鷹卻瀕臨崩潰邊緣。
2006年底,森鷹的工廠和現場都異常混亂,其它公司也同時出現危機,這讓我的事業幾乎走到了盡頭。人的盡頭,是上帝的開頭,我開始接受基督信仰,并真實感受和認識到了人的有罪性和有限性。我的心態開始轉變,這一年,我痛下決心,堅決告別逃稅和行賄,同時開始做減法,專注森鷹。
于是,我相繼賣掉關掉了其它各公司,并在危難之際,重新披掛上陣、親自操盤森鷹。我不服輸的性格再次迸發,啟動了森鷹歷史上兩次銘心刻骨的放棄與聚焦。
首先,依靠自己做現場管理是不行的,必須采取“代理”制度。放棄現場,聚焦工廠。把服務交給代理,森鷹只管制造。代理商是老板,他們管現場一定比森鷹更負責。森鷹這片天應該由一批老板來共同撐起,為森鷹吃安眠藥的不能就我一人。
這項看似簡單的制造與服務的專業化分工手術,用了整整六年時間。
手術不難,難在利益分配。人家為你做服務是要付出努力和承擔風險的,必須要有利潤,這意味著在森鷹的鍋里平添了許多雙筷子,立刻顯得僧多粥少起來。
解決的出路有兩個:降低成本和提升價格。“偷工”我不干,因為員工收入是創新與責任的基本動力;“減料”更不干,行業內無人不知森鷹只使用世界上較好的設備與材料。那么我別無選擇:只能提升價格!
令人驚異的是,價格上漲了,銷售卻飆升了。2009年首次突破3個億,2010年突破4個億。代理商們樂了,顧客投訴不見了。實踐證明:專業化分工帶來效率和質量的提升,而顧客對于好的服務也是肯買單的!
有了這次放棄與聚焦,森鷹好像經歷了一次蛻變:費用下降,服務上升,實力增強。這讓我對森鷹信心重燃,開始放膽謀劃如何聚焦公司多樣化的產品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