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來源:CADE建筑設計博覽會瀏覽量:
7月15日CADE《建筑人er》混凝土設計專場,特邀請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公共藝術委員會會長、北京寶貴石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寶貴先生,從五龍廟、西侯度博物館、國家大劇院等項目出發,分享“寶貴大叔”20多年來與建筑師前輩們的親切故事,并就這些項目中的低碳環保材料應用與設計理念的相互表達進行探討,傳遞建筑更深層次的精神與人文魅力!
【建材網】第三季CADE《建筑人er》直播
7月15日CADE《建筑人er》混凝土設計專場,特邀請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公共藝術委員會會長、北京寶貴石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寶貴先生,從五龍廟、西侯度博物館、國家大劇院等項目出發,分享“寶貴大叔”20多年來與建筑師前輩們的親切故事,并就這些項目中的低碳環保材料應用與設計理念的相互表達進行探討,傳遞建筑更深層次的精神與人文魅力!
創新作品:不僅是建筑藝術,更是環保學問
由于環境問題的日益凸顯,作為建筑界基本常用的建材、誕生過無數經典作品的混凝土,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致力于對它的創新和改造!而這樣創新之下的卓越成果,使得混凝土成為建筑材料中不過氣的代名詞,不僅成為一門藝術,也成為一門環保學問!
明暗的光影交織,讓人不禁忽略混凝土的厚重,展現了混凝土空靈的一面,在光的配合下“猶抱琵琶半遮面”
創新之處不僅在于造型,更在材質,由寶貴石藝與非常建筑合作完成研發的超薄玻璃纖維混凝土——上圖所示充滿藝術美感的透光混凝土,建筑表面材料采用由回收建筑廢料制成的GRC摻雜3mm的玻璃纖維。它的厚度使這種材料非常輕,它的多孔性創造了一個通風透光的生活環境,燈光透過混凝土立面,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
“非也”
廢料回收利用一直是寶貴石藝的傳統,這種環保理念貫穿始終,然而對于環保,寶貴大叔卻有新奇獨特的見解。
“我覺得對于藝術品來說,用一些廢料做原料,并不是為了能夠節約多少材料。節約的材料其實微乎其微,人的環保行為對整個自然界來講真是提不到桌面。然而,以環保和低碳的名譽去觸動藝術,這是一個新的角度,這是一種接近大自然的方式。所以我想低碳環保,它的價值,他的商業價值啊,甚至他的學術價值,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打開了一扇門,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改變了自己,這是環保的力量。”
對話建筑師:不僅是建筑表達,也是人文傳遞
1996年30多位青年建筑師與“寶貴大叔”在一起
“這三十年來,我打交道給更多的是建筑師,和建筑師在一起,我喜歡說,常常跑題,跑的很遠,那一會兒以為離開了柴米油鹽,以為在唱卡拉OK,以為上帝臨時借用了我的嘴,雖屬自戀,好在興奮的不是一個人。齊欣說“寶貴身上的那股朝氣猶如沼氣,一點就著。其火勢之旺,足以將幾百個聽眾燒得都跟上癮似的,確信共產主義至遲明兒早,沒準兒今兒個就能實現。”
寶貴大叔常常以此開篇,講述他與建筑師之間的故事。而多年來,寶貴大叔在潛心研究再造石裝飾混凝土的同時,憑借熱忱、執著與親和的感染力,也與齊欣、程泰寧、崔愷、張永和、王輝、隈研吾、安德魯等等建筑大師締造了深厚的情誼,在合作建筑作品時,不僅用環保的混凝土切合表達出大師建筑作品理念,更傳遞出建筑深層次的精神人文魅力。
山西·五龍廟
位于山西省芮城縣的五龍廟,建于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是現存較早的道教建筑。2015年,萬科投資五龍廟環境整治工程,由都市實踐主持建筑師王輝操刀設計,通過使用仿夯土的混凝土材料,賦予空間樸素與敬畏的情感,將原本落敗與孤立古廟轉換為一座關于中國古代建筑的博物館,找回了場所的空間精神與意義。
西侯度博物館
西侯度遺址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史前人類活動考古點之一:人類早期用火的遺存地址(距今約180萬年)。西侯度博物館的材料通過采用仿土裝飾混凝土,形式上使用仿自然形態的方式,使得遺址與所處的黃土高原環境渾然一體、粗獷質樸,讓觀者感受到原始的自然魅力。
國家大劇院吊頂
可容納2000人的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吊頂是實現音樂廳室內空間藝術效果的關鍵,吊頂材料要保證音樂廳有非常好的照明和音響效果這要求吊頂板做工極度精準且不能隨意切割或增補。
終由164塊長3240毫米、寬2260毫米造型各異、起伏變化多端的玻璃增強水泥“板塊”組成了音樂廳的吊頂,實現良好照明和音響效果的要求。同時,造型獨特呈現出像大海波濤也像層疊山脈的視覺效果!而這其中蘊藏著寶貴大叔141天的研發與大劇院總設計師安德魯之間的動人故事……..
安德魯在寶貴石藝
“寶貴大叔”與建筑師之間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邀請您7月15日20:00,來CADE《建筑人er》混凝土材料設計專場“對話建筑師”直播間一起來聽!
7月16日周四20:00木材設計專場特邀請愛沙尼亞THERMORY森美木材中華區銷售代表梁麗英女士,將從挪威斯塔萬格市thewaterfront、丹麥哥本哈根南港學院兩個項目入手,為大家解讀高耐久、強耐候的新型木材在現代建筑設計中應用實踐,分享木材與建筑的詩意結合!
木材是所有建筑材料中與人類非常和諧的,它溫潤細膩的質感,總能給人帶來天然的親近感。就像現代建筑大師賴特認為:有人情味的材料是木材。
尤其在我國,亭臺樓閣、雕梁畫棟,從遙遠的古代到近現代,先輩們運用智慧,在建筑中將木材之美演繹到淋漓盡致。對木材的這份柔情向往是根植在文化中的潛意識記憶。然而因為傳統木材的特性和當時木材處理工藝,在時間的長河里,木質結構建筑免不了留存不易的問題。
不過,你對木結構建筑印象還停留在“古樸自然、保存不易”?在講究環保、生產工藝不斷提升、人人渴望返璞歸真的今天,新型木材得到了新的發展機遇,應用在建筑中,更耐久、安穩的表達著自然柔情!
挪威斯塔萬格市thewaterfront
木的耐久表達
項目名稱:挪威theWaterfront
項目所有人:KruseSmith
總面積:19,500㎡
建筑師:AARTArchitects
theWaterfront位于現代木制建筑領域的先驅城市斯塔萬格市,愿景創建北歐非常大和更持續的木制建造綜合體,以其木質建筑創新、低能耗和環保成為一個里程碑式的項目,啟發了世界各地的建筑師和開發商
基于對場地的精準分析,通過在城市和大海之間呈現出山脈般的森林,theWaterfront模糊了城市空間和挪威引人注目的景觀之間的邊界。
不同的小巷、公共廣場以及住宅和商業單元之間的互動創造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氛圍,確保該區域成為一個具有不同體驗的步行區。持續不規則的線條和體量增強了充滿活力的氛圍,這些線條和體量包裹著木材,使人聯想到挪威的風景。戲劇性的線條和體量創造了獨特的建筑特色,加強了當地社區的特色。
大膽的角度體量是根據氣候(風和太陽)來塑造的,目的是實現被動式住宅的標準,并在白天創造光影的動態變化。通過這種方式,建筑綜合體系統地利用來自太陽的能量來減少能源需求,同時傾斜的屋頂表面通過將陽光引入小巷、公共廣場、住宅和商業單元來創造極佳的照明條件。
丹麥哥本哈根南港學院
木的溫暖守候
項目名稱:丹麥哥本哈根南港學院
項目所有人:哥本哈根市政
總面積:9500㎡
建筑師:JJWArchitects
哥本哈根人口正以每月超過千人的速度快速增長,所以政府考慮增加校園設施來保證兒童的基礎教育。南港學院是一所公立學校,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已成為新社區中積極和可持續性發展的一部分。建筑師將新型熱處理木材高耐久的特性與學校的理念相結合,打造了一個經典、且經久的育人場所。
建筑師認為學校是獲取知識和社會平等交流的場所,因此學校的設施應該生動并充滿驚喜。大量木材的運用,不僅完成了設計師的環保設計理念,更加為孩子們提供了歡樂玩耍的場所,無懼任何危險因素。寬敞的木質臺階已成為孩子們重要的娛樂場地,給孩子們帶來了席地而坐的樂趣。
每層教室都設有直達戶外的樓梯,讓學生、老師、及訪客能夠在學習之余,移步教室之外,隨時感受戶外帶來的驚喜和刺激。木質墻面軟化了建筑的冷硬感,并給來到戶外的人一抹清新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