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18來源:招商平臺瀏覽量:
最近,坊間有佛山一家知名陶企在上海被百安居逐出門戶的傳聞,聽來讓人不禁對陶企未來幾年終端事態的變化增加更多的擔憂和期許。 本報強勢推出記者對百安居(中國)營運副總裁兼合資公司總經理袁伯銀的專訪,
較近,坊間有佛山一家知名陶企在上海被百安居逐出門戶的傳聞,聽來讓人不禁對陶企未來幾年終端事態的變化增加更多的擔憂和期許。
本報強勢推出記者對百安居(中國)營運副總裁兼合資公司總經理袁伯銀的專訪,透露出新的一年百安居在終端對陶企所構筑的“高壓”態勢:3年后將陶瓷品牌由30多個減少到15個,其中全國性品牌8-10個,地方性品牌3-5個;在進場品牌的渠道上要求“直供、專{TodayHot}供、專一”的三個原則。百安居之所以如此“霸氣”,顯然是基于自己的實力:網絡越來越大,分店越來越多,市場份額越來越重。當然,“霸氣”也出于其成熟的國際化的超市經營理念。
現在問題是,陶瓷企業有沒有做好與百安居博弈的精神和物質準備。確實,在中國這個龐大的,呈梯度開發的市場,百安居只能是重要,不是,尤其是對大多數中低端定位的企業,不進百安居也不影響生存。因為有大量的二三線市場需求等待他們進入。但是,對規模企業、優勢企業來說,與百安居的博弈2006年開始必須提高到戰略高度。否則,隨著百安居市場份額在不知不覺中的擴大,陶企就真的要成為那只死在溫水中的青蛙。
廣東陶企目前與百安居的矛盾在于:廠家不與百安居直接對接供貨,而是由區域經銷商與百安居對接,由于經銷商要“盤剝”一層利潤,百安居利益自然受損。而由于廣東企業目前對經銷商的依存度相當高,因此,只能一邊遷就經銷商,一邊暫時與百安居進行周旋。另外,雙方還有一個難解的矛盾:百安居要求廠家在超市渠道提供專供的特色產品,而大多數廠家的整個營運體系目前也無法滿足這種要求。
由此觀,廣東廠家要與百安居搞好關系,首先必須擺脫經銷商的“控制”。否則,有一個強悍的“第三者”在,廠家與百安居的“戀愛”是很難修成正果的。果真如此,首先被“飛”的自然也就是廠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