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6來源:博銳管理在線瀏覽量:
在中國古代智慧語言里,有很多“借“字,“借雞生蛋”、“借船出海”、“借網捕魚”、“借刀殺人”、“借東風”,卓越的管理者要善借身外之物,所以努
中國古代法家治天下,講的就是“法、術、勢”三者的結合,把借勢、造勢當作了治理天下的三大要點之一。著名營銷專家譚小芳老師認為:不懂得借勢,或者說不愿借勢,要做出好的策劃方案是很難的。營銷活動中,利用企業自身資源以外的其他" >其他資源或渠道來進行營銷,借助外在力量能夠幫助在營銷過程中取得較高的關注度和更好的營銷效果。目前,眾多企業在營銷的策略上更喜歡這種“借東風”的方式。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似乎更能說明如何利用“借”字:
相傳,大英圖書館老館年久失修,在新的地方建了一個新的圖書館,新館建成后,要把老館的書搬到新館去。這本來是一個搬家公司的活兒,沒什么好策劃的,把書裝上車,拉走,擺放到新館即可。問題是按預算需要350萬英鎊,圖書館沒有這么多錢。眼看著雨季就到了,不馬上搬,這損失就大了。怎么辦?館長想了很多方案,但一籌莫展。正當館長苦惱的時候,一個館員問館長苦惱什么?館長把情況向這個館員介紹了一下。幾天之后,館員找到館長,告訴館長他有一個解決方案,不過仍然需要150萬英鎊。館長十分高興,因為圖書館有這么多錢。“快說出來!”館長很著急。館員說:“好主意也是商品,我有一個條件。”“什么條件?”館長更著急了。
“如果把150萬英鎊全花盡了,那權當我為圖書館作貢獻了,如果有剩余,圖書館把剩余的錢給我。”“那有什么問題?350萬英鎊我都認可了,150萬英鎊以內剩余的錢給你,我馬上就能做主!”館長很堅定地說。“那咱們簽訂個合同?”館員意識到發財的機會來了。合同簽訂了,不久實施了館員的新搬家方案。花150萬英鎊?連零頭都沒用完,就把圖書館給搬了。原來,圖書館在報紙上發出了一條驚人的消息:從即日起,大英圖書館免費、無限量向市民借閱圖書,條件是從老館借出,還到新館去。館員發財了……怎么樣,簡單吧!借力發力,問題只要想到借消費者的力,難題就迎刃而解。如果有些企業家仍然沒頭緒,那么我們就從品牌名字開始講一講借勢的話題。
國美,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字。這個名字并非黃氏兄弟原創,它來源于當年黃氏兄弟在北京南城珠市口盤下的一家商鋪“國美服裝”,后來,兄弟倆看旁邊人做電器挺紅火,于是將服裝店改為電器店,名字就直接改為“國美電器”。從這段淵源上講,國美這個品牌是從天而降,砸到黃俊欽和黃光裕兄弟頭上的。國美,如果按照中國古代的閱讀順序,“國美”會被讀成“美國”(注意:一個名詞在億萬次的反復閱讀過程中,它可能會具備新的詮釋方式,這在公眾的潛意識中是必然發生的,雖然大家都沒有自覺,但是這個潛意識中對情感的影像卻已經發生了,企業家一定要注意這個現象!)。于是,一個有意思的視角就出現了,“國美”和“美國”有什么聯系呢?譚小芳老師認為,美國,是全世界近兩百年來氣運較旺的國度,它的強勢是每個普通人都能感覺到的,于是公眾會對與美國有關的事物都會給予更多的正面情感,這個現象對于任何一個企業家都是要思考的。
這時,一個人類重要的謀略思想浮出,就是做事要“借勢”。但借勢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它需要高超的智慧和深厚的福報,并且,這其中有一套隱而又隱、秘而又秘的操作手法。一個成功事物的誕生,在現象的世界中,它一定是有一隱一顯兩套體系在發生作用的,這一隱一顯,合而成一,成為一個完整的有生命力的系統。只要是在人類的世界中,這個規律就沒有誰能例外。我們通常關注事件的顯系統,如企業的工廠、員工、產品、營業場所,企業的資金、投資者、商業模式,它的銷售額,它的知名度,它的老板的耀眼光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