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7來源:互聯網瀏覽量:
價值鏈戰略的本質,就是成為產業價值鏈的組織者,這是百年企業的成功秘密。所謂價值鏈的組織者,不在于擁有全價值鏈,而是通過有效地組織起分工協作的各個環節,進而打通價值鏈,不斷為最終用戶創造及創新價值。打通價值鏈,則價值不斷被創造。那么,如何成為產業價值鏈的組織者?
涂料企業要在一個價值鏈中去選擇戰略,選擇某一個環節、或者某幾個環節、或者全部的環節。這是從價值鏈位勢出發,到價值鏈模式的選擇。不同涂料企業的價值追求不一樣,資源狀態不一樣,可以制訂不同的戰略。而不同的戰略,帶來的經營結果也會有所差異。比如在農業這個行業里,中糧所構建的戰略說明他要做價值鏈的領導者,北大荒農墾集團所構建的戰略更大,是要在整條產業鏈發展,而中儲糧、華糧集團和中農集團則選擇做價值鏈的參與者,即只在價值鏈的某一個環節。從中我們看到,首先要描繪出這樣的產業價值鏈,然后依據企業的追求、價值鏈位勢的起點、資源能力的狀態,做不同的價值鏈的選擇。
韓國三星早年是給日本三洋做代工的,三洋從低端制造轉移出來、往產業鏈的高端發展、謀求成為領導者的時候,就把低端尤其是小的黑白彩電的代工轉移給了三星。三星是從這個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但三星思考的事情是:如果我不能成為領導者,我就很難獲得持續的發展,早晚有一天我就會被價值鏈拋棄,因為我是被組織者。所以三星就一直在積蓄力量,尋求機會,結果逮到了整個產業的關鍵環節,即在互聯網經濟和電子領域快速發展時期,從模擬向數字信號轉移過程中,抓住了CDMA這個非常好的機會,獲得了戰略的轉型,從參與者變為價值鏈的領導者,然后才走向品牌發展的道路。
對于中國而言,我們現在從國家層面上面臨的這種經濟的轉型,就是從產業的價值鏈參與者向領導者的轉型,而對于企業而言只有順應大勢去做轉型,才有可能獲得持續成長。因此這種戰略的轉型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完成這種轉型,企業才能控制自身的風險,才有更多戰略的空間,同時也會收獲更多的價值。
Zara是全球服裝領域的典范,成為被學習的對象,企業規模已經接近百億歐元。較令人稱道的是Zara不像中國品牌服裝企業那樣有很多的庫存。中國品牌服裝企業通常零售價格很低,基本靠打折銷售,還有很多的庫存。而Zara的庫存是非常少的,價格基本是在85折以上被消費掉,價格的穩定性是非常強的,而且規模在不斷的成長。但Zara早年實際上是產業價值鏈的參與者,就是一家小小的西班牙服裝加工廠,給別人做代工商。然而有一天,一家德國企業突然通知取消訂單,這對于Zara這樣的一個小的代工廠而言意味著馬上瀕臨破產。因為給別人做代工,是產業價值鏈的被組織者,成本再低也沒有意義,品質再好也沒有意義,都很容易被產業領導者所拋棄。Zara面臨了這種局面時才意識到:我要想持續活下去,還要活得更好,戰略空間更大,那就必須要轉型,轉向能夠控制價值鏈,成為價值鏈的領導者。那怎么辦?控制顧客。
Zara這才開始把自己被取消的訂單,拿到門店去賣,自己開店賣服裝。這個過程中Zara進一步延伸到顧客的價值鏈當中,了解顧客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服裝,反向成為價值鏈的組織者,由此完成了價值鏈的轉型,成為了全球學習的典范。做戰略轉型,有追求的企業應該去謀求價值鏈的轉型,成為價值鏈的領導者。
要想成為價值鏈的領導者,或者是控制市場,或者是控制技術,或者是控制品牌。因為企業要想成為價值鏈的領導者,必須占領價值鏈的優勢環節。在這三種選擇中,控制市場應該成為靠前選擇。大量研究表明,越接近顧客影響顧客的企業,戰略自由度越高,自主權越大。所以涂料企業戰略轉型的優先選擇,是強化與顧客的關系,去控制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