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30來源:互聯網瀏覽量:
各涂料企業積極開展各類慈善公益事業,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承擔著社會的責任與使命而不計回報,他們用實際行動表示對慈善公益的支持,切實體現各涂企的文化精神。本期專題將與您共同探討從一個涂料企業的角度,是怎么看待慈善公益事業與責任的?
二、慈善公益在于堅持
初衷是源泉,堅持是毅力。
對于涂企來說,究竟是什么讓它們開始慈善事業的呢?又是什么讓它們一直行走在路上呢?看看她們是怎么說的吧!
立邦中國公關及企業品牌傳播總監吳佳倫:
“項目的初衷可能不像一頓午餐那樣,吃過之后立刻有飽的感覺,但是我們相信夢想與精神上的滿足感是更需要時間來檢驗的。立邦作為一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參與公益事業的企業,希望通過建立、維護“為愛上色”的可持續公益平臺,讓孩子們在健康的環境里學習和成長,并引發更多社會力量對慈善的關注,并加入到這樣的平臺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嘉寶莉助學基金會發起人仇啟明:
“我教過書,知道讀書對孩子意味著什么,不為什么,只為扶他們一把,和他們一起走過人生較重要的幾步。”助學9年來,他去過的嘉寶莉助學點比嘉寶莉店面還多,可是,“少則十余人,多則三、四十人”的助學點讓他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借助社會力量進行監督成為志愿者活動誕生的起因。
廣東美涂士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何鳳玲:
我們種樹,我們保護母親河,我們幫助農村青年就業創業,這些都是我們的公益努力。美涂士正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才是有靈魂的企業”這句話,特別是通過“保護母親河活動”和“青年創業致富行動”兩大公益項目,展現負責任企業的形象,踐行“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貢獻”。
涂企堅持不懈地做慈善公益,背后肯定有一股正能量鼓勵其不斷向前,這股正能量離不開“愛”與默默地“奉獻”精神。而這股正力量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很多人,涂企做的慈善也提供了一個平臺給很多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參與慈善,付出愛心,并且召喚更多的人加入慈善團隊,團隊越強大,就越有力量把愛傳出去。其中,有許多網友在眾多涂企的慈善公益微博上這么說著:
@珠半夏:今天整理照片,百感交集,真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幫助,希望我們能做的更多……
@筱歌悠然:大風吹得梧桐樹花絮肆意飄飛,但微愛不止步,我們一直都在這里。
@絕代木馬:可愛的墻畫,我也要畫,為孩子們出一份力量。
@粉碎年華:每個人都付出一點愛心關懷他們吧!
@在下毒藥:地球一小時,刷綠色漆,做公益人,三棵樹,你值得擁有。
三、慈善公益事業與社會責任
2013年,涂企的慈善公益事業繼續“盛情開放”。慈善公益事業就像一棵正在成長的大樹,涂企像一個辛勤的園丁,不管天氣如何的風吹雨打,都保護著大樹,讓它日益茁壯起來,等它變為參天大樹,便能有更多的人能在樹蔭下受益。那慈善公益事業與社會責任間的關系又是怎樣的呢?
立邦中國公關及企業品牌傳播總監吳佳倫
吳佳倫從兩方面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她說:“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注重社會責任,很多只注重于扶貧捐建或是慈善贊助的部分,仿佛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就等同于開展公益慈善活動。我個人認為,企業社會責任不等同于公益,企業社會責任中一定包含公益,但這遠遠不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全部,它還包含對于股東、員工及其家屬、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等的責任。”
廣東美涂士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何鳳玲
何鳳玲認為在美涂士眼中,“善”代表著健康與責任,“金”代表著競爭優勢與商業利潤。健康公益責任與企業經濟發展并不是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是彼此相輔相成。企業踐行公益,不僅是一種社會責任,更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可以幫助企業在競爭中獲得優勢。隨著社會的發展,“美麗中國”的提出、“中國夢”的實現,讓企業的社會責任成為衡量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企業在發展的同時,充分履行社會責任的呼聲不斷高漲。而目前,也有更多的企業愿意參與到公益活動中,但是,一些活動的商業烙印也顯見,模糊了公益與營銷的概念,讓活動參與起來乏味沒有新意。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企業在廣告或媒體上刊登他們做的慈善公益事業的宣傳的時候,總會覺得那僅僅只是為了讓他們的品牌得以廣聞,那是因為我們都站在了一個叫“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當我們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來看慈善公益事業與責任的關系的時候,就會知道其實兩者間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