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6來源:瀏覽量:
我國建筑陶瓷行業轉型漸入佳境陶瓷衛浴企業應抓住機會 12月16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開局之年政策新信息:繼續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
12月16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開局之年政策新信息:繼續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化解產能過剩為重點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保障民生守住底線突出重點;明確提出改革路線圖時間表。
其中“以化解產能過剩為重點加快調整產業結構”這一條非常切合建陶行業當前的形勢。
據網易財經報道:“今年可以說是陶瓷行業有史以來較為困難的一年,情況比2008年還惡劣。產量超過全國陶瓷60%的佛山陶瓷業海外需求下降、國內房地產調控導致內銷下降,倍感無奈的佛山陶瓷企業不得不提前停窯應對寒冬。內憂外困,今年銷量普降超30%。
“寒冬之中,制造商無奈提前停窯。2012年上半年中國陶瓷對歐盟出口額同比下降29.26%。
“上市公司的情況也很慘淡。2012年前三季度,魯陽股份、斯米克、長城集團等8家陶瓷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約26.5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而言6家企業都同比減少,較大降幅達到86%;此外,3家企業虧損,其凈利潤整體同比下降,較大同比降幅高達732%。”
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副秘書長尹虹博士則認為:“我們現在是有過剩的跡象,但是現在究竟是不是過剩?我認為更多是一種動態過剩。我們就算過剩的話,我們也是很能承受這種過剩的,我們有非常充分的調節能力。所以我覺得我們這種過剩在這個階段,并不是那么嚴重,也不是我們不能抗拒的。”
兩種截然不同的判斷,源于他們從不同渠道獲得的信息。特別是行業內沒有權威的統計數據,似乎誰講的都有“道理”。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僅建筑陶瓷磚的年人均可消費量,2011年已超過6平方米,確實夠嚇人的!
建筑陶瓷磚與衛生潔具均屬耐用消費品。制造商年年不停地生產出來,而消費者卻不是年年更新。這樣積累下來的產品,只好堆在倉庫里,增加了隱性成本,企業自然是叫苦不迭。
以筆者之見,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契機,我國建陶行業轉型升級正當其時。采取早些年工業企業“關停并轉”走出難關的做法,前途一片光明。否則,生產越多,積壓越多,搞再多的“降價促銷”也沒用。
聚商易:http://zs.bmlink.com(家居、建材行業招商加盟靠前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