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8來源:瀏覽量:
工商部門警示:家居行業現存八大損害消費者利益行為 小編提示:在實際裝修過程當中,大部分業主都會或多或少地對工程設計進行修改。裝修公司加大改動部分的報價,漫天要價
工商部門警示:家居行業現存八大損害消費者利益行為
小編提示:在實際裝修過程當中,大部分業主都會或多或少地對工程設計進行修改。裝修公司加大改動部分的報價,漫天要價,有的裝飾公司講,改動比新建更費時、費力,造成預算價格和實際價格相差很遠,消費者較后苦不堪言。業主花了很多冤枉錢,也不知道是怎樣上當受騙的。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裝修越來越普遍,家庭裝修質量好壞,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市城區裝飾裝潢企業、個體戶已多達近4000家,僅僅滄浪區就有裝飾裝潢企業580戶,個體工商戶124戶。而自2011年以來,相關部門(裝修效果圖)已接到家裝糾紛投訴上百起,家裝市場出現的各種問題及糾紛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和損失。對此,我市工商部門發出家裝行業消費警示,關注家庭裝修行業八大弊端。
霸王合同多
家裝糾紛處理難
糾紛仲裁手續復雜嚇退消費者
出現家裝消費糾紛后,消費者可以去裝修協會投訴,但目前蘇州市裝修協會規定僅對會員單位的投訴有效。出現疑難糾紛時,區消保委限于對裝修知識的了解,也難以把握,一旦糾紛調解不成,就要涉及消費糾紛仲裁,而目前家裝消費糾紛仲裁手續較煩瑣,蘇州市仲裁處明確規定要根據合同上寫明仲裁才能授理,且仲裁費、檢測費等較高,糾紛處理時間跨度長,許多消費者知難而退。
準入門檻低
草臺班子臨時湊起來
從現有登記的情況看,從事家裝行業的有企業,也有個體工商戶,因主體性質不同承擔的法律責任也不同。單從家裝企業看,注冊資本小至3萬元大到千萬元以上;有施工資質的裝飾公司隊伍僅占整個裝修市場人數的20%,大部分家裝公司僅靠一塊牌子,有業務時直接從馬路邊找工人臨時搭班子,在家裝活動中主要是負責設計和裝修材料供應。待設計方案確定后,再將裝修活分包或者委托給幾個人來施工。工程結束時,與業主進行工程結算、收款。然而松散家裝施工人員流動性大,沒有固定場所,在施工時候給業主留下的聯絡方式也只是個手機號,而手機號還經常更換,裝修完工后,業主再很難找到工作人員,工程質量很難保證。
虛假宣傳多
成堆的獎牌證書含金量不高
記者了解到,家裝企業在營業場所內懸掛證書、擺放獎牌比比皆是,有的多達十幾種,其中有區級的,有市級的,也有社會組織發放的,而文明城市復評迎檢中,要求其亮證亮照、出示資質經營時,大部分企業總以種種理由推辭,使消費者難以辨別。為了吸引客戶,部分家裝企業通過網絡宣傳、印刷品發放、禮品贈送、抽獎、口頭許諾、設計費優惠等,刺激消費者盲目簽訂家裝合同。據滄浪工商部門統計,在2011年類似消費糾紛就達到26件。
報價不透明
工程預算與實際結算出入大
許多裝飾公司利用業主不太明白裝修知識的情況,采取“初始少報項目低預算,裝修過程中再釣魚的”的辦法,吸引客戶。有裝飾公司提出的一攬子報價單,表面上看是包含很多項目,但實際上存在很多陷阱。業主在審核報價單時,往往只是注重整體報價的多少,不仔細或者沒能力審核單項報價。裝修公司利用這個方法,壓低較初的裝修報價,以承攬生意。然后,在接下來的施工中,想辦法增加費用。例如,在實際裝修過程當中,大部分業主都會或多或少地對工程設計進行修改。裝修公司加大改動部分的報價,漫天要價,有的裝飾公司講,改動比新建更費時、費力,造成預算價格和實際價格相差很遠,消費者較后苦不堪言。業主花了很多冤枉錢,也不知道是怎樣上當受騙的。
[1][2][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