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1來源:瀏覽量:
以往從百貨進軍超市、便利店甚至購物中心的多業態“跨界”已屬小打小鬧,現如今,建材家居超市開始賣百貨,大賣場準備進軍家居連鎖,家電銷售巨頭
以往從百貨進軍超市、便利店甚至購物中心的多業態“跨界”已屬小打小鬧,現如今,建材家居超市開始賣百貨,大賣場準備進軍家居連鎖,家電銷售巨頭賣書、賣食品、賣衣服,連鎖企業的“跨界”發展越“玩”越讓人“心跳”。
繼國美效仿濤薄運動城推出“國美體育”、蘇寧涉足百貨業后,記者近日獲悉,百安居的本土對手東方家園近日在北京也開始賣牙膏、牙刷、洗發水等日用百貨;而以超市百貨為主業的深圳新一佳(拓展選址信息)則在長沙推出較早的家居生活廣場。在此之前,宜家也在商場內開設餐廳、售賣食品。隨著連鎖業經營環境的變化,越來越來的企業開始“不務正業”,尋求多元化“偏方”。
“無孔不入”的跨界
蘇寧易購圖書頻道10月31日正式上線,蘇寧電器品牌部經理閔涓清在微博中表示,上線SK U(品類)數量就將達到60萬左右,超過現在任何一家B 2C網站。賣書意味著蘇寧網店向綜合百貨更進一步。
就在消費者網上瘋狂搶書的同時,家住北京的一位零售業人士向記者透露,東方家園旗下的兩家門店竟然開設了日用品區,涉及商品包括了牙膏、牙刷、洗發水、洗潔精、剃須刀等,甚至某品牌護膚品還開設了一個小型專柜,商品的價格也與沃爾瑪、家樂福等超市價格相似。盡管東方家園首席方面強調建材超市仍是公司核心業務,但日用品為提高一站式功能購物需求的多元化初衷并沒被否認。
11月4日,新一佳家居生活廣場南湖店盛大開業,這家1 .2萬平方米的門店是該公司迄今為止較早的以家居業態經營的家居生活廣場。在此之前,新一佳的主業是連鎖超市、百貨和品牌折扣店,長沙店看起來像是一個因應當地物業和周邊環境而生的另類。
根據《零售業態分類》,中國目前零售業分為百貨店、超市、大型超市、專業店、專賣店、購物中心、便利店、折扣店、倉儲會員店等17種形式。如果說在過去十年,很多企業較多局限于發展其中1-2種業態的話,那么現在可以說是“無孔不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之前與德勤事務所做過一份關于零售企業發展趨勢的調查,國內連鎖業正從傳統的獲利模式向關聯產業多元化趨勢發展。除增加業態等內容,進軍商業地產、增加自有品牌、擴大物流建設、開拓電子商務等也成為新的利潤增長所在。
分擔風險抑或加重風險
“消費者以前是買便宜的東西,但如今是價格既要便宜質量又要好,商業要求非常高,企業要有特點,就需要改變,順應消費者的不斷變化。”上海商學院教授顧國建在出席第十三屆中國連鎖業會議時表示。據悉此次會議圍繞的核心正是“多元零售時代”。顧國建認為,如今要研究零售業企業,重點要放在消費者研究上。
步步高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王填則認為,未來的消費者呈現兩極化趨勢,即快節奏消費和慢節奏消費。為了迎合快生活的需要,就要提供各種服務讓顧客的生活變得便利。而為了迎合慢生活的需要,就用購物中心的業態。后者集合了購物、娛樂、餐飲等功能,提供休閑舒適的購物環境。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調整模式。
“完全同質化的業態使投資回報期不斷延長,利潤持續降低。適度的多元化調整可以新的利潤增長點來分攤經營風險。同時,迎合正在發生變化的消費結構,現在80后已迅速上位成為主流消費人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表示,但這是建立在相關多元化基礎上,業態相近容易形成協同效應,比如宜家的餐廳已成為該商場的特色。然而,目前也有部分連鎖企業的多元化跨界過于跳躍,脫離主業,企業不僅缺乏相關業態的人才,其運營模式、定位也與之前熟悉的領域存在很大差異,這樣一來,不僅不能分擔原先的經營風險,還可能成為企業發展的“慢性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