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6來源:瀏覽量:
“綠豆養生教主”張悟本下馬了,其摔下神壇的速度一點也不比他躥紅的速度慢。一個月前,還是萬人膜拜傳得神乎其神的“中國食療第一人
“綠豆養生教主”張悟本下馬了,其摔下神壇的速度一點也不比他躥紅的速度慢。一個月前,還是萬人膜拜傳得神乎其神的“中國食療靠前人”、“中醫養生專家”,一個月后《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就變成了花兒樂隊里的經典歌詞“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繼當年的“地瓜王子”林光常之后,中國媒體記者們又一次成功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捧殺”!偉大的中國記者,這個捧殺是一個理論上的決殺,的死角。記者們再次成功吸引了億萬看客的眼球!這個勝利屬于湖南衛視,屬于獸獸,屬于林光常,屬于曾軼可,屬于所有熱愛炒作事業的人!
迷信迷信,先迷而后信,張悟本事件說白了只是少數人利用信息上的不對稱來為自己牟取利益的行為,再加上一些謀求眼球經濟的媒體的“放大效益”從而把一個本來忽悠少部分人的“保健咨詢師”放大成了忽悠全國人民的“養生專家”。這個事件中,其實較應該值得批判的,恰恰是搖身一變的“正義”媒體和感覺“上當”對其口誅筆伐,大有把張“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腳”氣勢的消費群體。正是媒體的放縱和消費者的盲從,才造就了那個被神化的張大師。所以說穿了,張悟本也只是一個受害者。這里可以預計到的是,一個張悟本倒下了接下來還將有“李悟本”、“王悟本”的出現。因為中國的消費者從來就不缺少對權威的景仰和順從,中國的媒體也從來不會缺少在背后推波助瀾的手段。
養生保健行業僅僅是這種權威迷信的重災區,實際上在所有消費行業中,都不同程度的擁有著這樣的權威順從心理。在營銷心理學上來說,這是人的社會性一種表現,在對于環境和未來感到陌生和不確定的情形下,追隨“更懂一點”的人是一種本能的心理過程。目前被消費者熟知的“品牌形象代言人”實際上就是對這種心理的實際營銷應用。
對權威的“信”本身沒有錯,錯的是“迷”,也就是不分場合不加鑒別的盲從。好比現在在中國陶瓷衛浴行業里隨處可見的“某某行業十大品牌”,有些消費者就喜歡以此為標準來作為自己選擇品牌產品的重要依據,殊不知同樣是“十大品牌”評選,貓膩也有不少。要作為依據參考,選擇的也應該是在行業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經營多年的媒體或專業協會機構,在公正的環境下進行的評選,評選的品牌基本都是公認的,經過多次評選都榜上有名的“行業十大品牌”,這樣才具有參考價值。以5月1日剛產生獲獎名單的“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及“新浪樂居”聯合主辦的“中國衛浴十大品牌”為例。該項評選歷時5個月,獲得了中國衛浴協會、中國陶瓷衛浴協會、中國陶瓷行業協會的一致認可。有全國性知名媒體——新浪,有專業協會組織——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中國衛浴協會、中國陶瓷衛浴協會、中國陶瓷行業協會。再看下獲獎品牌:TOTO、箭牌、科勒、美標、尚高、樂家、阿波羅、和成、惠達、東鵬,其中TOTO、箭牌、科勒、尚高、東鵬等都是在多次評選中獲得獎項的“獲獎專業戶”,這份名單可信度自然較高。
不盲信,不迷信,用理性的態度對待權威,才能真正把權威當做消費抉擇的參考,而不是被權威牽著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