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5來源:瀏覽量:
如今正是家裝旺季,記者在各家居賣場看到家具、建材賣家都在大搞促銷活動:秒殺99元馬桶、特價大禮包、限量搶購超低價、最高返上萬元現金…&hellip
如今正是家裝旺季,記者在各家居賣場看到家具、建材賣家都在大搞促銷活動:秒殺99元馬桶、特價大禮包、限量搶購超低價、較高返上萬元現金……各種優惠促銷活動讓人眼花繚亂。
記者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逛了幾家家居賣場發現,比較正規的大型家居賣場、品牌專賣店基本上都做到了明碼標價,然而,一些標價和實際銷售價卻相差甚遠。
家居產品價格水分大
“價格牌沒法看,標價太高了,你直接問銷售人員就行,在銷售人員報價的基礎上再砍價。”在北京萬家燈火建材市場,一位正在買燈的顧客向記者傳授了他的“砍價經”:“那個標價480元的閱讀燈,我砍到120元成交。”
記者注意到,在眾多的家居產品中,衛浴潔具價格水分普遍偏大。
在某品牌衛浴專賣店,一款馬桶標價1580元,看到記者對價格不太滿意,銷售人員立即表示:“今天生意清淡,如果你想要,可以按工程價給你,只要550元。”記者在北京集美家居建材城看到,衛浴潔具銷售區各品牌產品幾乎都可以在原來標價的基礎上打折,折扣范圍一般在7.5折到4折之間,有的甚至可以打3折。
在一家產地為廣東佛山的衛浴潔具店中,一款馬桶醒目地標著價格為2300元,可是銷售員稱,只要1500元就可以成交。她表示,這款馬桶為品牌產品,定價比較高,所以給的折扣不能太低。在另外一家店鋪內,經營者直接告訴記者,店內的坐便器、浴缸、洗手臺和面盆全部可以打4折。記者問銷售員:“為什么不把打折后的價格直接標在價簽上呢?”她回答道:“現在大多數消費者都喜歡打折、講價,所以賣家都把價格標得較高。”
特價促銷活動貓膩多
“剛購買不到半年的衣柜,如今已經關不上門,隔板都掉下來了。”王小姐對記者說,購買衣柜時,她先是看中了款式,銷售人員說此款家具正在做特價,原來價格3500多元,現在一下降到了1500元,她立刻就動了心。
如此大幅度的促銷,是商家真心讓利給消費者,還是在玩價格游戲?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特價促銷大多是商家的一種營銷手段,消費者不一定能得到真正的實惠。
據了解,一些家具建材賣家往往以樣品特價、節日促銷等各種理由常年打折,比如原本1500元的柜子卻標著原價4000元,以低折扣吸引消費者的注意。許多消費者自以為聰明買到了便宜貨,其實到其他" >其他賣場進行價格比較,或者比較一下其他品牌的同類產品就會發現,自己并沒占到多大便宜。
正在為新家挑選沙發的劉女士對家居賣場的種種促銷活動不以為然地表示道:“我從來不相信那種購物返現金或者特價促銷等活動,大多是愚弄人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買家具建材還是要看質量和實際成交價。” 如今正是家裝旺季,記者在北京各家居賣場看到家具、建材賣家都在大搞促銷活動:秒殺99元馬桶、特價大禮包、限量搶購超低價、較高返上萬元現金……各種優惠促銷活動讓人眼花繚亂。
記者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逛了幾家家居賣場發現,比較正規的大型家居賣場、品牌專賣店基本上都做到了明碼標價,然而,一些標價和實際銷售價卻相差甚遠。
實價銷售讓消費者安心
“這幾天逛家居賣場累壞了!拿著紙、筆記型號,記價錢,還要和商家討價還價,還要比較不同賣場的價格差別,太累人了。”劉女士告訴記者:“先自己去看,講價,然后再找懂行的朋友幫著講,精力全放在講價上了,就怕花了冤枉錢。”
據記者了解,家居建材行業價格水分泛濫,消費者即使經過討價還價還是覺得心里沒底。許多消費者都認為家具建材行業價格混亂、暴利,個別商家已出現不搞促銷就銷售額銳減的情況。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家居建材市場普遍存在明碼“虛價”的現象,高標價、低折扣幾乎成了行業潛規則。之所以有如此現象,和行業的消費特點有很大關系。
家居建材產品不屬于日常消耗品,消費者并不經常購買,對產品品質、價格知曉度不高。另外,家居建材產品由于在功能、設計、顏色、材質上各有不同,產品難以形成統一的價格標準,消費者很難就同一類產品做價格比較。
雖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頒布的《零售商促銷行為管理辦法》規定,商家不得利用虛構原價打折或者使人誤解的標價形式欺騙、誘導消費者購買商品。但是商家大多在文字上動腦筋,盡量規避原價的說法,而以零售價、掛牌價等取而代之,導致價格虛標現象泛濫。
“家居建材品牌為什么不能所有門店都執行統一零售價?這樣消費者可以把更多精力、時間放在選擇產品上,而不用討價還價。”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朱長嶺對記者表示,價格不真實是對消費者較大的不尊重,希望通過明碼實價,給消費者真正的保障,讓消費者可以依據品牌、品質判斷產品價格,放心購買家居建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