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2來源:互聯網瀏覽量:
10月15日,發改委印發首批10個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供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建立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制度、完善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等相關工作參考使用。首批10個行業陶瓷產業有幸也榮列其中。
【建材網】10月15日,發改委印發首批10個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供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建立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制度、完善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等相關工作參考使用。首批10個行業陶瓷產業有幸也榮列其中,有了碳交易指導標準的中國陶瓷生產企業,保不準會成為首批被強制走低碳之路的行業之一。
此外,我國對清潔能源———天然氣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大,雖然天然氣的產量在逐年提高,但產量增長的速度遠跟不上消費量的增長速度。2012年,中國天然氣的供需缺口約400億立方米,預計到2015年,我國天然氣供需缺口將達750億立方米,未來幾年在增加天然氣產量的同時,供需缺口將進一步拉大。
鑒于低碳之路必行,清潔能源缺口持續拉大的局面,陶瓷產業如何低碳行,筆者建議一二。
節能減排
《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2010年出臺,2012年1月1日,實施新條款。2013年,《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準入標準》已見端倪,2014年有望實施。盡管攸關陶瓷產業節能減排的各項標準、法規已經日趨完善,可是陶瓷產業的污染事件也屢屢見諸于報端,陶瓷產業治污問題迫在眉睫。
回憶2013年的污染問題媒體披露情況,廣東佛山、廣東恩平、江西高安、河南內黃、廣東清遠等等都已經因為工業廢渣、窯爐尾氣、污水排放不達標,而禍害一方百姓。2014年,節能減排仍任重而道遠。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經過五年努力,使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重污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力爭再用五年或更長時間,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氣,全國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為了實現以上目標,《行動計劃》還確定了十項具體措施,這些措施條條都踏石留痕、抓鐵留印。作為重點污染防治產業的陶瓷產業,2014年必將充滿刀光劍影。
技術創新
陶瓷產業的節能、環保、低碳發展之路,其實已經唱了多年,也有了不少技術成果,譬如拋光廢渣資源化利用技術、陶瓷低溫快燒生產技術、陶瓷薄板生產技術、陶瓷干法制粉生產技術、陶瓷噴墨打印生產技術、陶瓷輥道窯余熱干燥技術、寬體窯爐節能生產技術等等。這些技術除了陶瓷噴墨打印技術陶和瓷輥道窯余熱干燥技術全面應用以外,其他" >其他技術還需要高度和力度去推廣應用。此外,陶瓷窯爐的低余熱利用技術和陶瓷窯爐干燥塔的尾氣脫硫、脫硝、脫氟、脫煙塵盡管有創新和研究,可是由于陶瓷企業糾結于生產成本,遲遲不愿意或者不盡力實施技改。
陶瓷產業走資源化、節能化、清潔化、低碳化之路仍然漫長,技術創新之路也需要上下求索。筆者呼吁陶瓷企業重視自主創新、重視知識產權、重視科技成果產業化。
煤炭清潔利用
一方面綠色能源嚴重缺口,一方面陶瓷產業綠色低碳又勢在必行,有些產區以為拒絕煤炭,高調“煤改氣”,殊不知這是自斷生路,本末倒置。
煤炭支撐了中國陶瓷產業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長,但帶來的環境問題也較為頗遭詬病。煤炭能源符合中國國情,關鍵是煤炭清潔利用問題迫切需要解決,若下一個十年不解決煤炭清潔利用的問題,我國環境污染的問題將更加嚴重,陶瓷產業也幾乎沒有出路。
我國內蒙古、新疆等地煤炭資源豐富,而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帶對能源的需求巨大,若簡單地將煤炭進行長途運輸,成本高昂。因此,將富煤地區的煤炭資源就地轉化成天然氣,對煤炭資源進行綜合利用,是成為繼煤炭發電、煤制油、煤制烯烴之后的又一重要戰略選擇。
《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十二五”期間將繼續推進“十一五”期間國家已核準煤制氣項目建設,盡快達產達標,并開展煤制氣項目升級示范,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和示范規模。2015年煤制天然氣產量約達150-18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作為天然氣的替代產品,能源轉化效率較高,技術已基本成熟,是生產石油替代產品的有效途徑。
因此,筆者呼吁陶瓷產業相對集中的陶瓷產區,尤其是緊靠煤炭資源較近的陶瓷產區,可適當引進煤制天然氣項目,促進煤炭清潔化,資源化利用,推動陶瓷產業和煤制氣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