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6來源:互聯網瀏覽量:
歷時近三年,晉江市建筑陶瓷企業于上月底全部實現“煤改氣”。建陶業占據重要地位的磁灶、內坑、紫帽等晉江鄉鎮,徹底告別了煙囪林立、黑煙滾滾的過去。
【建材網】歷時近三年,晉江市建筑陶瓷企業于上月底全部實現“煤改氣”。建陶業占據重要地位的磁灶、內坑、紫帽等晉江鄉鎮,徹底告別了煙囪林立、黑煙滾滾的過去。
建陶行業是晉江一大特色產業,曾在晉江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長期以來,該行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煤氣發生爐,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的問題,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2010年底,晉江市委、市政府決定:3年內,該市所有建陶企業要分批次限期淘汰煤氣發生爐,實現天然氣替代,對逾期未完成簽約和能源替代工作、環保措施落實不到位的企業,堅決給予斷電、吊銷相關行政許可及營業執照乃至停產、停業處罰。
去年底,首批73家建陶企業,除14家改造拆遷、自動停產外,其余的已全使用天然氣;今年11月底,第二批、第三批共計99家陶瓷企業,除4家自然倒閉外,其余的已全切除煤氣供氣管道,改用天然氣。目前,晉江建陶企業天然氣實際用氣量已達265萬立方米/日。
對企業而言,廢除煤氣發生爐改用天然氣,生產成本直線上升。加之房地產不景氣,市場對建陶產品需求疲軟,企業倍感壓力,有的在“煤改氣”大潮中倒下了。
磁灶商會會長、美勝建材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聲團透露,他的公司生產1平方米的外墻磚,若采用傳統的水煤氣,能耗成本約1.8元,而燒天然氣,成本約3.9元,兩者相差約2.1元。一條標準規格的生產線,每天大約可產1.5萬平方米的陶瓷產品,以每平方米增加2.1元燃料成本算,一條生產線每天就要多付約3.15萬元的燃料成本。
“雖然‘煤改氣’增加了生產成本,但從節能減排及產品質量來看,采用天然氣是大勢所趨。”吳聲團說。
業內人士認為,建陶企業要通過技術改造、開發新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來應對“煤改氣”帶來的生產成本壓力。而部分在“煤改氣”中先行一步的企業,逐漸摸索出一些經驗。
早在2009年,福建華泰集團有限公司便主動“煤改氣”,雖然成本提高了,但通過節能和改進生產工藝,公司成功由一家低水平瓷磚生產企業轉型成高科技建陶龍頭企業。晉江萬利瓷業公司,在“煤改氣”后調整發展策略,進行技術配方調整,加強管理,并將原來的普通厚度外墻磚生產,部分轉為超薄磚生產,緩解了成本壓力。
采訪手記>>>
升級·多贏
晉江建陶行業從較早的燒煤,到燒油,再到水煤氣,直到現在的天然氣,終于進入清潔能源時代。
每次能源改革浪潮都是一次洗禮,都有一部分建陶企業被淘汰出局。可喜的是,晉江絕大多數建陶企業都跨過了這坎。
在徹底完成“煤改氣”后,它們又站在新的起點上,面臨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被天然氣推高的生產成本等壓力,誰能順應潮流,轉型升級,誰就能盡早迎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等多贏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