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0來源:中國廚衛吊頂網瀏覽量: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1年底中國境內有發行雜志10000多份、報紙2000多份,電視頻道2000多個,電臺15000多個。這些算是能被有關部門粗略統計的媒體形式,而各類網站以及各種被標榜為“新X媒體”的新媒體,
【建材網】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1年底中國境內有發行雜志10000多份、報紙2000多份,電視頻道2000多個,電臺15000多個。這些算是能被有關部門粗略統計的媒體形式,而各類網站以及各種被標榜為“新X媒體”的新媒體,更是多到無法計數。
中國的媒體形式多到什么程度?多到無孔不入的程度,多到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程度!其實說得沒有情面,就是多到置消費者感受于腦后的程度!例如很多裝有機頂盒的電視,調整音量時兩個碩大的廣告顯示在音量條的左右,甚至打開電視機,也要先看一段廣告。機頂盒不僅把電視機的操作復雜化,那些硬性植入其中的廣告,更是讓人嗤之以鼻。
這么多的媒體形式,對于品牌商而言,究竟是福還是禍?其實“誰用誰知道!”媒體形式的多元化進程在不斷地向品牌發起挑戰,同時也在時刻改變著每一位消費者的生活。
靠前,這么多的媒體形式其實并沒有降低品牌商的宣傳成本,反而是增加了品牌商的宣傳成本(這里的宣傳成本不僅是廣告的投放費用,還有廣告內容的生產及管理等成本)。在這里,供給方多了,買方成本就會降低的理論是不成立的。因為消費者的注意力被多元化的媒體形式分散了,品牌商如果想獲得像以前那么多來自消費者的注意力,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第二,“自媒體“的誕生。社會化媒體“SocialMedia”、社交化媒體“SocialNetworkMedia”的盛行(社會化媒體與社交化媒體截然不同,前者以信息為主體,偏向媒體屬性,屬于興趣圖譜,強調的是信息的交流-微博,后者以人為主體,偏向網絡屬性,屬于關系圖譜,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Facebook),使得每個人都可以隨心所欲地創造內容并與盡可能多的人分享。無論你從事哪一行,都有機會借助“數字媒體”的力量成為其領域內頗具影響力的人物,領域影響力和地位有時候不亞于大眾媒體。在“自媒體”的世界,消費者的一言一行,會在特定圈子中引起很大的共鳴。品牌說一百句,不如“自媒體”說一句。
第三,“吆喝式傳播”轉由“對話式傳播”已是大勢所趨。品牌借助媒體向消費者傳遞信息的訴求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如今,品牌越來越傾向那些可以幫助品牌與消費者進”對話”的媒體。
但“對話式傳播”強調的是“深入人心的對話”,并非品牌和消費者有“對話”就稱得上是“深入人心的對話”,品牌有沒有從“對話”中理解消費者?消費者有沒有從“對話”中接受品牌?這兩點十分關鍵。
不幸的是很多品牌仍舊在用“吆喝式傳播”的理念與做法使用“對話式”媒體,其結果往往比“吆喝式傳播”的效果還糟糕,甚至會將品牌陷于負面輿論的風口浪尖。如何將品牌擬人化,做一個善于交際、侃侃而談且左右逢源的“人”?是擺在每個品牌面前的“進化”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