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7來源:互聯網瀏覽量:
提起傳統的中國古代家具,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明式家具”。主要取材紫檀、黃花梨等硬質良材的明式硬木家具以優雅的造型和精良的工藝為研究者和收藏家們廣為推崇,而早至夏商期間就已出現、占據中國傳統家具主脈的漆制家具,卻較少受到關注。
【建材網】提起傳統的中國古代家具,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明式家具”。主要取材紫檀、黃花梨等硬質良材的明式硬木家具以優雅的造型和精良的工藝為研究者和收藏家們廣為推崇,而早至夏商期間就已出現、占據中國傳統家具主脈的漆制家具,卻較少受到關注。
從材質上看,中國古代木質家具可分為硬木家具與軟木家具。硬木家具主要選材有黃花梨木、紫檀木、雞翅木、紅木、草花梨等,加工打磨后,表面自然細膩,木材紋路優美,大多采用燙蠟工藝,不做掩蓋。與“硬木”對應,則有以楠木、杉木、櫸木、榆木、核桃木等“軟木”制作的家具,軟木家具制式繁多,部分采取硬木家具蠟飾的方法,但更多的是采用髹漆的工藝。究其原因,軟木家具因材質軟,易受破壞,漆是保護他們的不二選擇。
大漆家具:中國家具史上的明珠(圖)
中國是全世界較早使用漆的國家,早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有漆碗出現。在明代硬木家具大行其道之前,我們能見到的傳世家具,主要是漆家具。硬木空具出現后,漆家具依然發展,二者各領風騷。漆家具上承夏商,直至明清,一直是中國家具史上的主流。
然而,并非所有的漆家具都可以稱為“大漆家具”。在《大漆家具》一書中,作者劉傳生將“大漆”嚴格界定為中國漆,亦即天然漆,用以與化學漆相區別。而中國漆家具的髹飾手法,又可分為直接髹漆、披灰后髹漆、披麻掛灰后髹漆三種。所謂披灰后髹漆,是指將做好的木胎家具打磨平整,打上灰底再髹漆,打灰底和髹漆要由糙到細,進行多次,木質被嚴實地遮蓋起來。而披麻掛灰髹漆的手法則更為復雜,其基本程式是先將木器具胎進行打磨,刮灰找平處理后再用棉布將做好的木器胎骨包裹嚴實,或用麻絲縱橫交錯進行粘黏。其后打灰底,髹漆,也是從糙到細,進行數道。所謂“大漆家具”者,即指制作要具備胎上披灰或披麻(布)掛灰的環節,并髹飾“大漆”的家具。
一般家具與大漆家具除了工藝上的區別外,呈現效果也有很大區別:一般漆家具漆層較薄,大多為單色漆,年久易脫落;而大漆家具漆層較厚,往往可以施雕刻、戧劃、填嵌等工藝,漆不易脫落。若是傳世品,后者由于年份所至,漆色精光內蘊,具有沉穆的美感,漆面往往能夠形成如梅花、蛇腹、冰裂等狀的斷紋,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