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5來源:瀏覽量:
家居建材市場近十年來銷售渠道全面分析 ----建材市場洋超市全面“進軍”中國建材市場 海外建材巨頭目前在加速搶占我國建材流通市場的同時,
----建材市場洋超市全面“進軍”中國建材市場
海外建材巨頭目前在加速搶占我國建材流通市場的同時,也與近年來逐漸崛起的國內建材商展開了激烈的角逐。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國內建材流通企業應密切關注市場態勢的發展,積極采取措施以應對洋超市的蠶食。
據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不完全統計,2000年全國裝飾工程總產值達5500億元,僅家裝產值就超過3000億元,而據預測,在今后5年,中國建筑裝飾總產值還將以每年20%的高速度遞增。海外建材流通巨鱷已洶涌來到家門口,國內建材企業在家門口與海外建材巨頭展開短距離激烈交鋒已不可避免。中國的企業拿什么與資本雄厚、營銷先進的國外巨頭相抗衡,這一嚴峻的現實問題已擺在每一個中國建材流通企業面前。
下面我們就將為大家介紹一些國內外非常著名的建材超市/建材連鎖店,看看在建材市場上這些列強是如何來為自己圈地的。
建材業:靠什么保住蛋糕份額
面對外資建材商強力搶灘建材市場,國內建材企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國際競爭。可以預計,類似百安居、歐培德這樣的國際建材商連鎖店會越開越多,越開越大。那么我們該如何面對這場變革風暴?
面臨洗牌的中國建材業
大家都熟知在生日派對上切分蛋糕的原則,每一位參與派對者都能得到大致相同一份蛋糕。然而商界切分蛋糕的原則卻與此迥異。中國建材工業經濟研究會提供的報告顯示,未來10年甚至更長一段時期內,建材工業發展速度將高于國民經濟發展速度3到4個百分點,到2001年,建材工業產值預計將達到1萬多億元,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中國建材市場的良好發展前景,當然不會不引起國際建材商對這塊蛋糕的垂涎。可預計的是,在我國入世一錘定音之后來華尋找商機的類似百安居、歐培德這樣的國際建材商連鎖店會越開越多,越開越大,國內建材市場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國際性競爭。專家甚至預言,今后10年我國建材市場有望出現快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建材業將面臨大洗牌。
建材業的蛋糕無論多大,總有其限,無論欲食者如何切分,這里有一點是明確的:絕不會出現平均分配、舉家合歡的場面,有喜者,就會有悲者。據業內專家介紹,國外大量綠色環保型建材、大型零售企業的涌入,不但使得國內建材批發市場目前的價格優勢丟失,而且還將導致市場爭奪加劇。一方面,我國自加入WTO后,已于今年1月1日起,將釉面磚、大理石、瓷具、廚房器具、窗、紅柳裝飾面用薄板、家用紅木家具、不銹鋼家具等8大類建材調低關稅,國外一批高新技術的產品、建材將會很快涌入國內,其產品和裝飾建材的質量都具有相當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國外建材零售企業的涌入會帶來全新的經營理念,一些屬于集貿市場、攤位式市場等傳統市場形態的經營份額,將被個體經營、代理配送、直達供貨、品牌專賣、倉儲銷售、網上交易和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和流通工具取代。
建材超市從群雄并起爭市場到超市倒閉抽
建材超市作為較近出現的一種銷售業形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遍及大江南北。來自國內外的建材連鎖大鱷在各地廝殺成一團,引起狼煙片片。
從數據統計來看,近年來,隨著城鎮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房地產市場的增長,裝飾建材零售市場的規模迅速擴大,九十年代其增長率達25% 以上,目前市場年銷售收入估計在1300億左右。該市場主要的業態形式有:攤位制建材市場、專賣店、建材商店、廠商直銷點以及建材超市等,其中攤位制建材市場是主流業態,目前占整個市場銷售份額的近90%。在歐美,建材超市自70年代興起,目前已成為這些國家主要的建材零售業態,如在英國,已占70%的市場份額。從國外經驗來看,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達到800美元,人口在60萬以上,年住宅竣工面積在200萬平方米以上的城市和地區,這就讓建材超市具備了賴以生存發展的土壤。
據此來看,我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發達城市為建材超市提供了很好的發展舞臺。而建材超市是國內近年來才出現的新型業態,從1996 年底我國靠前家建材超市創辦至今,建材超市數目呈幾何級數增長,特別是英國百安居、德國歐培德等國外著名建材零售業巨頭在此領域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勢,而國內一些實力企業也聞風而動,大有取代攤位市場之趨勢。現北京、上海、天津等16個大中城市里,較大規模的建材超市已經達到三十家,其中外資的有五家;上市公司中,東方集團下屬的控股子公司東方家園建材超市有限公司擁有4家,友誼股份控股子公司上海好美家擁有4家。
[1][2][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