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8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瀏覽量:
很多人都支持這樣一個觀點:建設品牌的目的就是實現產品銷量的增長和產品附加價值的提升。通過產品銷量的增長降低產品的邊際成本,通過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提高品牌的盈利能力。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品牌建設并不能同時
在傳統的營銷環境下,消費者的消費心態停留在產品消費的層面,產品消費的前提是功能性的需求,所以不管男女老少,他們對產品的購買就是建立在產品能否滿足自身功能期待的基礎上。所以不管什么牌子的牙膏,能夠刷牙,能夠刷干凈就好,消費者的產品購買是隨機的。
但是市場上生產牙膏的廠商越來越多,市場上銷售的牙膏也越來越多。如果消費者的產品購買還是隨機偶然性選擇,那對有的廠家來說就是不公平的,所以這個時候有的廠家就開始打價格戰,希望低價格成為消費者選擇的一個理由,但是價格戰是一種行業內部的惡性競爭,其結果并不能促進整個行業的良性健康發展,這時候就開始了市場細分策略。
消費者也開始出現個性化的需求,于是品牌運作商就開始把大眾市場肢解,然后選擇較有利于自己開展市場競爭、較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細分市場展開攻勢。同時通過品牌運作強化該細分市場的尊貴、個性。希望達到消費者對這一細分市場的認可和認同,使消費者對這一細分市場產生崇拜感和歸屬感。
通過市場的細分,構建品牌的個性和品牌的價值;通過細分化市場的運作,強化細分市場的概念和個性,實現消費者的認可和向往,從而實現品牌的細分市場占有。所以品牌營銷和市場細分的相互作用構成了目前這個市場營銷環境的變化。把品牌打造成為某一個細分市場的身份標志和代表性符號,是實現品牌附加價值提升的重要方式。
品牌營銷與社會分層
社會的發展必然導致社會的分層。比如中國目前的社會,從收入層面,社會可以分層為金領階層、白領階層、藍領階層、灰領階層等;從社會地位來說可以分為精英階層、新貴階層、草根階層等。
其實從人性的層面來說,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對產品的功能需求都差不多,或者說大同小異,但是把產品消費提升到品牌消費層面之后,也就是把消費者產品購買從功能購買提升到了精神滿足的層面后,品牌也就成為了消費者自我實現和自我標榜的一個符號,希望通過這個符號強化自我的價值認可。
通覽目前市場上的房地產廣告、汽車廣告,我們可以發現,大多都在訴求一種高品質的社會、訴求一種高層次的享受,強調構建一個唯我獨尊的社會階層······
可口可樂在和百事可樂的長期競爭中,百事可樂聰明地用年齡層打擊對手,把百事和可口打造成為不同的兩代人的可樂。寶馬、奔馳、沃爾沃同樣成了不同族群的身份代表,寶馬的暴發戶形象、奔馳的企業家形象化、沃爾沃的內斂低調的新貴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