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9來源:價值中國瀏覽量:
借勢營銷不只是一種術,更是一種道。因此,借勢營銷不能只注重炒作的即時效應,而要從戰略的層面,通過資源整合,來逐步實現企業品牌與產品銷售的雙豐收。企業在進行借勢營銷提升知名度的同時,還要對形象進行提升維
(二)特色借勢。有一種可樂,它的主要競爭對手自然不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這樣的巨人,企業很明顯地將競爭對手定位于二級可樂品牌。但是該產品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可樂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紊。于是企業在賣場的陳列策略是:遠離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緊貼著其他" >其他可樂。并給出醒目的POP廣告:A可樂,年輕健康的汽水!很顯然,緊貼競爭品牌。并努力突出產品品質的個性特色和優勢,以達到產品更明顯的區分。當消費者經過這些可樂時,看見其醒目的POP廣告,對比優勢自然就強烈異常。
(三)自家產品借勢。在同類產品里,如果自己的產品線更長。同樣可以用緊貼陳列的策略來突出品牌優勢。當產品優勢明顯的時候,陳列應當用緊跟策略。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緊跟,起到的作用就是讓消費者進行比較,充分借競爭品牌的相對弱勢,來提升自己的優勢,一邊打壓,一邊提升,效果不言而喻,這是陳列中的關鍵。
借船出海、借梯上樓、借雞下蛋、借殼上市是近年來許多品牌成功經驗的形象比喻。在市場經濟時代,靠單槍匹馬獨闖天下是很難成功的,“借力生財”、“借勢經營”才是企業邁向成功的捷徑。品牌要生存,無非兩條路,一是造勢,一是借勢。相對造勢而言,借勢的成本不見得多高,達到的效果卻是人盡皆知,何樂不為呢?近日,《山楂樹之戀》正在熱映,配合電影宣傳的“山楂月餅”——限量的3000套早已全部售罄。相比赤裸裸的植入式營銷,張藝謀的山楂月餅即合情又應景,為電影營銷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從山楂月餅的銷售一空來看,張藝謀十分擅長于“借勢”,尤其會借具有中國人共性的“勢”。
近年來,電影的延伸產品是越來越多,但無非也就是電影中的道具,演員的服裝、造型等諸多和電影內容直接相關的產品開發,而今年老謀子推出“山楂月餅套裝”,不僅有山楂餡的月餅,更包含了電影衍生的元素,收藏品、工具、還有能在數十家影院看電影的票。在如此應景的中秋推出,不僅極富新意,更刺激了很多電影迷的收藏欲望。面對越來越火爆的月餅市場,我們的月餅企業是不是也該擺脫傳統的營銷思維,除了中秋文化,多借勢于別的文化載體,在包裝,理念,產品形態,產品口味,產品終端上脫穎而出呢?畢竟,月餅早已不是用來吃的了!
中國古代法家治天下,講的就是“法、術、勢”三者的結合,把借勢、造勢當作了治理天下的三大要點之一。著名營銷專家譚小芳老師認為:不懂得借勢,或者說不愿借勢,要做出好的策劃方案是很難的。營銷活動中,利用企業自身資源以外的其他資源或渠道來進行營銷,借助外在力量能夠幫助在營銷過程中取得較高的關注度和更好的營銷效果。目前,眾多企業在營銷的策略上更喜歡這種“借東風”的方式。
古往今來的成功者,誰也不是一生下來就大名鼎鼎,一出山就風光耀眼,一呼百應。他們大多總是先隱蔽在某些大人物的后面,借他的面子來籠絡各路豪杰,借他的聲望來壯大自己的聲勢,一旦時機成熟,或者另起爐灶,或者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或者反客為主,把別人吃掉。在做到這一步之前,先把自己的狐貍尾巴藏起來,拉一面大旗作虎皮。秦末農民起義,項梁不惜找到楚懷王的一個孫子,推為楚王,便是想借楚懷王的影響吸引百姓,因為這些人的影響比一般人要大得多,而且也差不多都有了明確的形象定位,順手拈來是件事半功倍的事兒。